小妞病好了
很奇怪,用了两次美林,两次泰诺林,在发烧后的第27小时左右就停止发烧了,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似的,该乐乐,该吃吃。第三天脑袋上似乎起了一些疹子,但是跟传说的婴儿急疹似乎也不太一样,而且基本只在脑袋上,身上、四肢都没有。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样,恢复了就好了~谢谢大家的bless! ▼ 生病的小妞好可粘。。。
很奇怪,用了两次美林,两次泰诺林,在发烧后的第27小时左右就停止发烧了,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似的,该乐乐,该吃吃。第三天脑袋上似乎起了一些疹子,但是跟传说的婴儿急疹似乎也不太一样,而且基本只在脑袋上,身上、四肢都没有。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样,恢复了就好了~谢谢大家的bless! ▼ 生病的小妞好可粘。。。
6个月26天,小妞第一次生大病。病起的很突然,7点开始我们觉得她发烧,8点体温就是39度以上了。赶紧给贴上退热贴,出去买了美林和泰诺林,并且给她喝了3ml的美林。买来的药上其实并没有6个月儿童的药量,最少一岁的,我就自作主张,根据体重换算了一下。 还是不放心,决定去查一下血常规,看看是不是细菌感染(按理说发热起的这么急一般应该是病毒性的)。小妞虽然很热很难受,但是居然没哭,只是不停的哼哼唧唧,表示她的不舒服,我们哄哄她,也不那么闹。去到社区医院,没有儿科急诊,打发我们去儿童医院。还好离儿研所不远,15分钟就到了。那人叫一个多,而且90%以上都是发烧去的(我们走的时候候诊的居然有近60个人)。护士直接就给开了一个验血的单子去二楼抽血。这时候我家小妞又表现出她神奇的一面,扎指血的时候她只是皱了皱眉头,即使医生后来使劲挤她的手指头都没哭一声。回想起来这几次打针之类的,她大概就哭过一回,大概是痛觉神经比较粗大。(不不,这个说法不好,我家妞多勇敢啊!)抽血之前我摸了一下她,发现已经不是那么烫了,布洛芬的药效还真不错!而且她的精神也好了很多,开始玩耍起来。 抽血了等了结果又等了快一小时才看上医生,这基本可以称为门诊而不是急诊。医生的诊断是。。。不知道,回去退烧观察。谈及吃药的事情,医生听说我们给了3ml,说,太多了!心里很忐忑不安,难怪烧退的那么快,会不会吃坏了啊!医生说,那是大孩子吃的,你还是应该吃小剂量的,于是给开了一个小瓶的泰诺,医嘱每次0.7ml——乖乖,这可比3ml少多了,更加难过起来。回家仔细一看,这两种大小的药居然浓度不一样,换算起来,小瓶的0.7ml大概相当于大瓶的1.5-2ml,我给的3ml也不算那么离谱,心中甚慰。 希望小妞今晚睡个好觉,过几天就好起来!
在amazon买了一本韩寒的《独唱团》,本来说是缺货的,没想到第三天就送来了。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比我还小上不少的家伙了,真希望有他那样的敢说话力量。 内容还没仔细看,估计是跟老六的《读库》应该有些类似。字很小,密密麻麻的,还有很多的彩色插图和照片,倒是很对得起14块一本的价钱。(莫非是给娃的小画书?)就冲是韩寒的第一本“杂志”,顶!
去拔了两颗智齿,一个是阻生的,另外一个是它对应的那一个。其实他们也没发炎,不过总是塞牙,很难过,而且导致了它边上的一个槽牙有牙周炎了。医生很好,护士力气也挺大,阻生齿砸碎了,变成两半,还有两个小牙根,一共分成四份才出来的。上面那个长的好的,医生只一挺,就出来了,看了看,还真不小。拔两颗牙只用了10分钟,跟等麻药的时间差不多。现在半边脸还是麻木的,希望下午不要发烧/发炎。 一颗牙80元,外加止疼药,抗生素,全口X光等,一共530元。比起我们同事在美国治一颗牙,需要自己掏500美元(一共若干千美元),还是便宜很多啊。
敝公司在使用Tokyo Tyrant这个高性能的key-value DB,总的来说,性能相当不错,不过在数量达到50M之后有明显的瓶颈,以至于我们3000的TPS都有点困难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用的是hash db,文件大了以后,任何一个写操作都在硬盘不同地点,于是就是对硬盘的完全的随机写,在我们的RAID10上,也只能做到100多IOPS,可想而知,效率是多么的低下了。 其实最直观的解决方案就是换SSD硬盘,比如INTEL的MLC SSD硬盘号称可以达到8500 writes/second。不过这个可能需要一些沟通和批准的工作,而且对于Engineering最有意思的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不立刻写入硬盘,而是类似Cassandra和Redis那样,只写入redo log(ulog),就返回。另外在后台有一个线程,定期将dirty data写入硬盘。这个写入应该是顺序写入的,以避免随机写的问题——我们的硬盘顺序写可以有80M/s,还算不错了。 这也就意味着要缓存不少的数据,为了高效,所有的写数据都应该被缓存——很可能会被读,不过现在内存应该也不是大问题,而且我们的TT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对硬盘的读就没有了——全部被操作系统缓存了,所以读不是什么问题。 写入线程要考虑如何和其他的线程一起工作——它不能锁住所有的线程,所以考虑是不是把数据库分段?可以参考以下redis之类的? 删除的处理,删除了数据之后就留下空穴,那么必须要有一个defragment的线程。更新等同于删除+新增。 如果该进程crash了,重启的时候要replay redo log,这个跟上一点有关系,因为可能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某一个时刻的snapshot。 要能支持多台机器的master-master复制,master-slave比较麻烦,failover之后还要手动切换。应该是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master,因为他们的数据都是相同的。我们的数据特点是,量大,不过每条数据都不大,100字节足够,所以并不是很需要consistent hash。 为什么不用Redis?Redis要求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里,对于我们公司的应用来说,有时候有点困难——想象如果有1亿条记录,光hash的bucket(64 bit)就要0.8G,用mmap还是靠谱一点。最好是常用的在内存里,不常用的就待在硬盘上就好了。我们的数据大概一半以上都很不常用。 Cassandra也试了一下,不过似乎有更多的问题,它的读效率实在太低, 因为需要从硬盘load sstable,这个就是一个随机读的问题的,再用Java实现,读的TPS只有不到100. 解决方案就是使用Key cache和 Row cache,不过那又是把很多数据load在内存里,而且warm up似乎很慢。(为什么会比Tokyo慢?)
请听题: 一个屋子里有三个人,如何在不互相知道工资的情况下,得出三个人工资的平均值?
买了一个Sony的电子书,PRS-600。 说起买电子书,还是颇折腾的一件事。一开始在淘宝买了传说中的机王,Onyx boox 60, 2700元。不过拿回来的时候发现那个机器的按键有点磨损,而且浏览器里面有不少上网记录,估计可能是个样机之类的,怒,退了。这个Onyx是挺酷的,支持wifi,还是上网,对html支持也很好,不过玩了一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上网实在没有太大的意思——要知道它一秒钟才刷差不多一次,现在那么多ajax的网站,痛苦死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触摸屏必须使用笔才可以点,另外就是有点太重了。后来从米国买了一只Sony PRS-600,原因之一就是可以用手直接翻页。美国的PRS-900,7寸屏的也才合2500,不过那个就更重了,拿着太累。什么时候这玩意做成彩色的,真的跟纸一样厚,而且可以折叠,就美了。 这个东西的特点就是不主动发光,看东西不像看萤幕一样,时间长了眼睛疼。不过现在技术还是不够好,字不够黑,背景不够白。Sony这个因为加了一层触摸屏,还经常反光。不过也不算太贵,就当个玩意吧。 回来之后还要自己汉化,还好网上都现成的,用上当年在moto烧板子的功夫,稀松平常的就搞定了。用了一个多礼拜,大概充电一次可以翻1000页左右,还算凑合吧。附靓照两张。。。
有时候人的表现欲来了,就什么都愿意说。有时候又懒到数月无话。 今天有两个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还算好玩。 一个是我们一个同事启动敝公司的一个WLS server,折腾了一天,总是起不来,WLS刚启动之后就报,shutdown hook被调用了,然后就死了。作为前BEA的员工,被认为是专家,于是就得帮人消灾。先是以为是terminal退出导致SIGHUP造成的,不过一看WLS的参数里有-Xrs,看来不是signal的问题。难道有人在后台kill?用truss跟踪一下,居然看到了有SIGSEGV的消息,不过看起来不像,要是真SIGSEGV了,早就core dump了。后来想,还是老老实实配一个debugger,跟踪一下System.exit()吧。一直不想搞这个是因为eclipse连美国的机器特慢,WLS的线程又超多(我们自己也在WLS里启线程),后来就练习了一下jdb. 虽然不够好用,不过做这个事情还是够了。要是真的是production系统上,还真可能只能用这个东西了(最好永远别用上)。结果很简单,license check的程序调了System.exit(),update一下就好了。 另外最近比较迷python。发现这个东西写程序的确比较简洁,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提高productivity。比如他是不需要编译的。比如他的语法很灵活。今天学到的是用它分析一个C程序生成的数据文件。是什么C程序呢?Tokyo Tyrant,一个memcached的变种。效率不错,附带持久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某些值总是插入失败。我们的工程师没有什么头绪。Python如何分析呢?当然得根据这个文件的结构来。这个文件(hash的数据库)先是256字节的header,然后是hash bucket*8byte的hash桶,桶里是每个record在文件中的偏移,其实就是一个索引啦。再后面是一个不知道多大的free record list,大概是指出文件中的空穴(delete带来的)。然后就是一个一个的record。 一开始还不明白该怎么搞,后来发现它的str可以放任何东西,其实就是一个byte array。(python没有byte[])。然后还有一个很强大的struct包,很容易就可以解析C的那种struct的内容。比如: from struct import * f=open(‘database.tch’,’rb’) header=f.read(256) meta=unpack(“<32x2xbb4xQQQQ184x”,header) print meta 就可以得到(4, 10, 10485751, 3154959, 388634224, 83890432),其中10485751就是bucket的大小,83890432则是第一个record的偏移量。然后从256byte开始遍历10485751个hash值,把非0的偏移的记录都读出来,结果发现,所有的199M-228M之间的内容全是0。于是得出结论说,在那个时候,应该是发生了点事情,比如硬盘满了。。。 嗯哼。满意了。不过python的IO似乎有点慢,CPU使用率很低。还要加油啊。Java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又两个月了。明显觉得小妞长的大多了,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比如抱着她想把她放下,如果她不愿意躺下,她就会嗷嗷的叫,但不是哭,显然是心里有意见,就差嘴上会说话了。很多时候她就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不过奇怪的是,她一直不太会笑,只有不多的情况下能笑出声音来,很多时候只是咧嘴,或者发出尖叫声。 小妞的一个有意思的本事是自己抱奶瓶。昨天发现她已经抱的很好了,基本可以自己把奶喝完。如果奶嘴通气有问题,她还知道把奶瓶拿出来换气再放进去。不过得是轻的塑料瓶才行,玻璃瓶是无论如何也拿不住的。 最近最大的本事就是翻身了,现在已经翻的不错了,从仰卧到俯卧很容易,反过来有时候有点困难,所以趴着的时候容易着急。坐还是基本不行,在适当的姿势下能坐上十多秒,基本上就是不会,不过我们还小……自从会翻身以来,她睡觉就不那么老实了,经常是抱着被单滚来滚去,还总是侧身睡,上面一条腿弯曲,下腿伸直,跟妈妈一模一样。经常睡觉前头朝东,起来就头朝西了。有时候自己会把头磕在床框上,于是哇哇大哭。 小妞已经开始吃辅食了,4个多月就开始吃米粉,姥姥就给做很多东西,包括南瓜,苹果,鸡蛋,等等。小家伙学的还挺快,很容易就会吃了,而且后来看见自己的碗和勺就开始叫。不过,最近小妞有个毛病,湿疹很厉害,最厉害的时候全身几乎没有一块皮是不红的,把妈妈愁坏了。真正有效的当然就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之类的),不过又不敢多用,怕激素依赖,后来发现,儿研所推荐的雅漾三重保湿的确不错,涂了之后皮肤很光滑,似乎湿疹也就好了很多。(雅漾是不是该给我点好处费)不过因为这个,最近的辅食也停了停,因为毕竟湿疹就是一种过敏反应,谁知道她是对什么过敏呢。。。 小妞又醒了。我困死了,她老人家为什么总是5点多起床……
看江苏台的非诚勿扰,发现台上的不少女生真的是太SB了。尤其是那个24岁的林若愚,居然被她们全部灭了,显然主持人和乐嘉都看不过去了。我觉得林若愚真的很不错,虽不说家产之类的如何,这个人24岁就那么成熟,比他上一个那个LA来的小伙显得稳重,而且我觉得他对女朋友的要求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希望女生独立,不要完全依赖男方”的要求,说白了,就是要“门当户对”。这个的确是很重要,否则真的成立家庭之后就是很多的矛盾。没想到那个农村姑娘自卑心理发作,把他骂了一顿,这个可以理解,也没什么,不过10号袁媛真的是太SB了,问了很多不搭调的问题。于是我感叹道,人真的是要基于相同价值观才能在一起,用老外的话说,share the same value。这个搞笑的舞台的确不太适合林若愚同学。 要是我将来有个儿子要能成这样就很好了,不过不用那么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