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记忆 (2)

气候 巴厘岛在南纬8°,完全是热带雨林气候,只有两个季节,干季和湿季。不幸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是湿季——干季的时候我们是夏天,换个地方晒太阳我才不去呢——所以经常有些小雨。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要知道我前两年的某个十一,我在三亚看了5天的台风,差点没法飞回北京,真是歹运了。 雨下着下着也就习惯了,我们基本是懒散的度假,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什么冲浪,漂流,景点,通通没有。所以下雨的时候就在小酒馆里躲着,喝点东西,玩玩卡卡颂。 ↓ 这是最大的一次雨,道路都被淹没了,不过当地人似乎都习惯了 宗教 巴厘人是信奉佛教的,这点很有意思,因为整个印尼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他们的佛教是小乘佛教,我对这个没太多研究,不知道跟印度教有什么关系,不过当地人黑黑的,颇有几分像我们公司的老印。我的同事告诉我,小乘佛教是先度自己,再度他人;而我国的大乘佛教,则是先救世人,而“我入地狱”。嗯哼,连佛教都挺符合中国国情的。 反正据我们观察,他们的供奉的神灵是无处不在的。有一个开车的司机路上跟我们用他那不是很明白的英语跟我们解释了一番,那些buhhda的名字是在没法记住,只是大概记得,他们村子,或者每家每户都是有三个神(佛?)的,还有一些什么灵魂之类的,blah blah…每天,女人们都会围上sarong,系上腰带,给各路大神上供。每天要好几次呢…… ↓ 这是几乎每家门口都会有的贡品。这些据说是给空中漂浮的灵魂的。。。我刚去的时候踩了一下,还说,谁把这剩饭放这里啊,被老婆鄙视了…… ↓ 即使是城市里,庙宇也是到处可见,宗教味道很浓。注意他们的庙里基本上见不到神灵的正身的 ↓ 即使民居的门也很有味道,不过这应该是有钱人吧。 ↓ 这是穷人家的神位吧,就在家门口,看起来就像一个石头椅子。请自动无视左上角的黑色阴影。。那是一个灯罩。。 ↓ 女人去上供。这个不是典型的,东西比较多,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仪式。她们什么东西都用头顶,包括修房子运水泥砂浆。 ↓ 我们住的第一个酒店里面的雕像。这种奇怪样子的“神”很多。右面是一个水盆,上面整齐的摆着花瓣。她们每天都摆,而且也很多见,包括商场里面。地处热带,不差花瓣。 吃喝 吃饭在巴厘岛相对比较便宜。最实惠的是来自Lonely Planet所推荐的Bamboo Corner。而且,由于老婆大人眼力过人,我们找到一家分店,叫Gang Corner,跟Bamboo Corner离的不远。价钱和菜单都是一样的,人要少一些。不过说是在的,他们的饭我不是很喜欢。吃到后来居然想念水煮鱼了。南门涮肉也好啊!我觉得我吃过最好的有两样,一份是在Made’s Wong的咖喱鸡肉,还有后来在Villa里面吃的印尼炒面。中餐在这里并不流行,有点失望。 在Ubud的时候,可能旅游的气氛太浓,我们去的好多地方就是专门给游客做的Cafe,大概就要100RMB一次了——味道一般,不过环境不错,可以来个卡卡颂,或者对着荷花,体会习习的凉风。(嗯,虽然是热带,却不是很热……)顺便说一句,网上推荐的Ubud皇宫附近的什么烤猪,真的很难吃,超咸,服务也巨差。 热带有好多奇怪的水果,可能这点我比较保守,没有品尝的勇气。有一种牛油果,榨汁很不错,老婆几乎到所有的店都要一份鲜榨的牛油果汁。最后的结论是,Bamboo corner的最好喝,也最便宜,6,000Rp=4RMB。 ↓ 一份Chicken Satay(沙爹鸡肉)大概15,000Rp,人民币大概10块多一点,就是两根肉串,一小碗米饭,真难吃。不过老婆的龙虾看着不错,50RMB. ↓ Bamboo Corner的牛油果汁,味道的确不错,值得一尝。里面放了一些巧克力。 ↓ 酒店送的水果。一种似乎是毛丹,没剥开皮的那个是什么?蛇皮果?还有一些烂香蕉什么的…… ↓ 水果们原来的样子。这是在Ubud的酒店送的。蜜月套餐,所以上面的小花上写了某人的名字…… ↓ 某次在海边吃的某种鸡肉。左边都是姜做的东西……他们好像很喜欢用姜。右上角是一点辣酱,放在芭蕉叶之类的东西上。貌似他们供给神的时候也常用这个。不信看上面。

三月 5, 2009 · Shawn Ma

巴厘记忆 (1)

1月去了一趟巴厘岛,算是补一下蜜月旅行吧。这件事情主要是老婆大人策划的,我虽说开始看了看,但是基本上是甩手掌柜,真是不好意思。简单的总结一下吧…… 概述 这次旅行可以说是热带风情游加度假。巴厘岛是印尼的一个岛,在南纬8度左右,离澳大利亚很近了。风景可能没有马尔代夫的水上屋那么怡人,但是一些villa的情调也不错,而且它还是比较有文化的地方,不是只躺在屋里看大海那么无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对便宜。同样的钱可以在马尔代夫躺4天,却可以在巴厘岛溜达9天,当然选择去巴厘岛啦。 巴厘很大也很小,有很多种玩法。一般来说,大家会在Kuta呆一下,因为它是靠近机场的一个比较大的城市,生活气息浓,海滩一般,但是风浪比较大,很多人玩冲浪。虽然机场叫Denpasar,但是这个城市反而离得很远。Ubud则是中部的一个小村子,随着游客的增多,它和它附近的村子一起叫Ubud地区了,这里有比较传统的巴厘文化,还有一些漂流的项目。再往被有一个火山,可以hiking,不过中国人一般不会去。还可以出海钓鱼之类的。在东南角上有一片叫Nusa Dua海滩,那里有很多国际性的酒店,比如Grand Hyatt,Hilton,Westin等等,大概跟亚龙湾差不多。巴厘的别墅屋(Villa)和SPA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我们一共呆了9天,加上飞行大概10~11天。前三天在Kuta呆着,中间三天去了Ubud,最后三天又回Kuta,住了一个Villa,小小挥霍了一下。花费大约2万左右,其中机票大概占了一半,酒店占了一半。其他的基本就不花什么钱了——当地的消费水平比较低,就算搞一些SPA,冲浪,漂流之类的项目,也不会太多,不超过15%的样子。 出行 机票直接网上定的新航,提前一个月,大概往返4500一个人。新航的确是很好的航空公司,服务一流,座椅空间明显比国航大很多。还可以在网上点想吃的,于是我们点了一些海鲜餐——一开始挺新鲜的,后来也就没劲了。据说只有卡塔尔以及Cathay Pacific可以跟它相比。国航什么的真是太差了!不过巴厘岛还是挺远的,一共飞行时间就接近10个小时。后来我们觉得,去这些地方还是在新加坡比较好,离哪里都比较近。 酒店是找当地的一个旅行社定的,就是国内很著名的John。他现在应该是很有钱,基本只是指手画脚的老板。给我们联系的助理英语真的很差,有时候她的邮件你完全不知道她要说什么。John稍微便宜一些,但是他一般要一个信用卡做抵押。我们犹豫了一阵,还是给了他信用卡信息,还好,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不过他们还是在接机这件事情上给搞错了,我们下了飞机没人接,傻了。给John打电话,态度还不错,只是浪费了我好多电话费。这种事情,一定要反复提醒他们才行,不然不靠谱。 签证是落地签,对于中国护照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了。好像是5天以上25美元一个人,还是挺贵的。我看那些签证官也不真的仔细看,砰砰的盖两章就好了,主要就是收钱。 他们的货币是Rupiah(Rp),中文是卢比,或者印尼盾。这个东西的面值很大,比日元还大,多亏最近人民币升值,对Rp的大概是1¥=1,500 Rp. (Lonely Planet写的大约还是1200) 后来我们就直接无视最后三位,而且把千位上的数再乘以2/3。他们最小面值的纸币是1,000Rp,我们直接称之为1块,其实只值6毛6。不过换钱就只能用美元换,要是用人民币,也可以,但是汇率极差,非常不值。Kuta地区汇率也比较差一些,偏远地区如Ubud反而汇率好点,在Ubud,一美元可以换一万零八百卢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美元换Rp很容易,但是反向比较麻烦,Kuta地区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换。有点像N年前的中国。

二月 19, 2009 · Shawn Ma

欧洲的相片

WP自带的图片功能比较弱,flickr挺好的,但是老是被盾,所以装了一个gallery2,把老婆去欧洲的相片贴贴: http://a.shawnma.xomud.com/v/europe/ 波兰的天空,我很喜欢……可惜自己没能去。 这个gallery2其实也不是很好,ajax的支持不够,只能用传统的web方式来访问。不知道哪里有好一点的theme。 中国男篮只输了31分,还算不错了……

八月 10, 2008 · Shawn Ma

吃饭

美国这个地方吃饭有点诡异,它自己的种类感觉不是很多,(当然国宴什么的就不说了,抬杠)早餐一般bagel/muffin加咖啡,中午工作餐一般是sandwich,晚餐是正餐,大概主要是牛排之类的吧。哦,还有就是色拉。菜单一般也不会超过2页,老外一到中国看到那么多页的菜单就晕。 所以其实很多的时候吃的是其他地方的食品。正如北京可以吃全国各地的风味一样,这里有世界各地的食品。 废话少说,其实我想说的我这几天吃了些什么: D1: 午餐:泰。主要吃的是lemon grass的味道。浇在海鲜上,一点也不好吃。我宁可沾芥末吃。晚:中餐,小四川。跟国内没法比啊,根本就是美国人做的川菜嘛。 D2: 晚餐:西班牙风味。不知道是不是正宗。味道也快忘记了,大概跟墨西哥风味差不多吧(墨西哥又是什么味道呢?)。 D3: 晚餐:意大利风味,*,点了一个叫ahi的鱼,结果上来一看,大概就是三文鱼,烤的外面熟了,里面生的,跟着色拉和米饭,让我觉得有点恶心…… D4: 晚餐:韩国BBQ。这个味道基本跟中国的差不多。还算不错了……豆腐汤,烤猪小排,还有一个什么面条。 D5: 中午是日本的面条。太少了,又去弄了一份鸡肉色拉。晚上是阿富汗风味!这个神奇了,真是什么都有啊。大家点的东西基本就是两根大烤肉,外加一份巨硬的米饭,还有一小块面包。 还有两天,不是还会吃到一些什么东西……

七月 24, 2008 · Shawn Ma

Stanford Glimpse

这回出差走马观花看了一下UC Berkeley和Stanford,Berkeley跟其他的美国学校差不多,但是Stanford的确让我觉得很惊艳。校园主要是有些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黄色的墙体(以前是一种石头,可能叫沙岩?,新的则是水泥涂的黄漆——跟咱们修东西差不多),红色的屋顶,一下子就回到了100年前。还有参天的大树和大片的草坪,让人觉得要是再在这里上一次学,谈一次恋爱,该是多么美好……不知此生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主要是学习,恋爱就算了)。 学生们都放假了,人很少,零零散散的有几个观光的人,感觉很幽静。当然,还有一位老大孜孜不倦的摆*F*L*功*的的宣传,我就想,将来我要是没事干了,我搞一个反对法轮功的宣传,气死他们。 这里有大量的拱形…… Mr. Stanford的老婆给他和儿子盖的教堂。本来不开门的,正好赶上教堂要做什么活动,进去参观了5分钟,里面更加的宏伟壮观,不是我笨拙的语言可以形容的。 教堂后脸。 这个好像是文学院的一个办公楼。

七月 21, 2008 · Shawn Ma

Travel Checklist

最近要出趟门,所以做了一个checklist,免得忘了什么东西。因为每次都要写一个,干脆弄一个大而全的,争取以后就打印一份就好了。 checklist中文怎么说?核对表?旅行核对表?太诡异了。 放在这里了:doc版本 pdf版本 出门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被奥运再给烦到了,奥运就像来例假,”让你生活不便、憋屈郁闷,却又不得不来,所以你就咬紧牙关,希望它早点完事”。还好奥运不是每个月一次。嗯,在此对女同胞们表示深切的同情。

七月 19, 2008 · Shawn Ma

西安 (3) 城墙、钟鼓楼

西安的城墙是全国古城墙里保护的比较好的。可惜北京的城墙,现在只有那么几小块了。从北京站东街东口那里可以看到北京城墙的缺口,依稀可以看到当年北京城墙的辉煌。 孔庙出来就有一个城墙的入口。门票多少钱我忘了,不过是地方就要钱是旅游地的特点了。楼梯有点陡,不过也没有下图看起来那么陡啦。 城墙上很宽阔。我们去的时候元宵节刚过去不久,城墙上的花灯还没有拆,但是为什么总是觉得质量那么差呢?有一对古装士兵走来,嘻嘻哈哈的,要真是战时估计该被拉出去砍了。西安的空气也比较脏,所以图片看起来灰蒙蒙的——似乎我去的大城市都是这样的,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原始阶段。 城墙本身还是很漂亮的。 永宁门。门前是一个瓮城。敌人来攻的时候把他们放进瓮里,再放箭杀之。想来《投名状》大家都了解了。另外我觉得如果把墙上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去了,会更好看一些。 在永宁门就下来了。本来租一个自行车绕城一圈应该是个美事的。往北不远,就是钟楼了。在西安城的正中间。 晚上的钟楼似乎更好看一些。没有三脚架,勉强端了一下。 鼓楼好像是搬过家。。在钟楼的西北一点。上书”文武胜地”。周围排有24面大鼓,前后各12面。 在鼓楼的正后方,就是回民小吃街了。两三天的时间,尝了一些东西,只是我这样的也分不出来好坏,似乎跟北京的也差不了太多啊……好吧,别批判我。 小吃街的巷子里,有两个地方,一个叫大清真寺,一个是高家宅第,我觉得是西安之旅最有意思的两个地方。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其历史感,大清真寺是明朝建的。另一方面,是很少有人注意这样的景点,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就到这里,下回吧。

六月 23, 2008 · Shawn Ma

智化寺

智化寺是明朝大太监王振同志以前的家庙,香火一度很旺,清朝乾隆年间,被沈廷芳大人发现还有人祭拜这么一个坏人,上奏皇帝并废弃之。后来命运就很悲惨了,连屋顶的藻井都被美国人偷偷弄走了,现在流落海外。老北京网有个比较详细的历史介绍。 这个庙现在在禄米仓胡同里头,是比较保留的还算不错的明朝建筑。不过在庙里看到民国时间的一张照片,那可真是一个衰败啊,钟楼上面长了一尺高的草,大殿的屋顶都是歪歪斜斜的,感觉很快就要塌下来了。 今天去溜达了溜达。在找到智化寺之前,在金宝街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庙样建筑,仔细一看,原来是另外一个如雷贯耳的大太监的家庙:刘瑾。他的家庙叫“法兴寺”。这个庙似乎只有一个大殿了,对着金宝街,有一帮带着红袖章的老头老太在那里休息,也不见开放的样子,没啥意思,就继续深入到禄米仓胡同里寻找智化寺。 路上,经过一个老北京养鸽子的笼子,如今越来越少见了,北京的鸽哨的声音也很少听到了。 很容易就找到了智化寺,老远就能看到钟鼓楼上面的黑色琉璃瓦。黑色据说是“降伏万恶”的意思,倒是不常见。(不过钟楼一楼的那个人工的祥云真是恶俗啊。。) 他们家的山门,上书“勒敕智化寺”。 下午3点,赶上了一个“明朝京音乐”的表演,据说是当年王振从宫里带出来的,并一直保留至今。乐器大概有5、6种,倒也是鼓瑟齐鸣,挺入耳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年的遗留?另外,演奏者似乎厌倦了每天四次演奏的日子,鼓手尤其看起来没精打采。(抱歉,没有更好的角度) 其他的地方就没怎么照相了。这个演奏在第一个大殿,后面两个殿一个供奉的都是佛像。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后殿的藻井都在民国时期被老外给弄走了。这还有两个版本的故事,一个说,老外看上了这个藻井,就买通商人伙计方丈等等将其买下,另外一个说,是方丈本来就将其拆下打算做卖给什么人做棺材老外看了心疼所以才买下的。不管哪个是真的,这个藻井的确不在了。其中一个殿盖了一个木板,木板上印了一个盘龙藻井的的图像,看起来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要是当年这个东西刚落成的时候,一定是很雍容华贵的吧。另外旁边的殿里有一个藏经阁,里面有一个个的小抽屉,一共八面,每面45个,共计360个抽屉。智化寺还有可能因此保留下来的许多明朝的佛经。这个殿的屋顶内,就有该庙现存的的唯一一个藻井,做工已经是相当的复杂了,虽然看不懂太多的门道,但是我们还是啧啧称赞的……Orz 庙里游客相当的少,好像一天也就40个左右的人去参观。只是居然要20块的门票,有点夸张了。 最后送两张庙的猫,很好看,很懒,躺下睡觉的时候拨弄他都不理。

六月 7, 2008 · Shawn Ma

西安 (2)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来是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 这也是西安最有历史的地方之一。古人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喜欢刻碑,遇到什么大事了,就刻一个石头碑,记录一下,结果对我们来说,一方面留下了一些历史记录,另一方面就是留下了很多名人的墨宝。我们两个都练习过一些,能看到小时候临摹了那么多遍的字活生生的站在面前,应该是比较震撼吧。 孔庙和文庙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反正外墙上大书孔庙二字,但是进门后的牌坊上写的是文庙。写孔庙的这道墙在最南方,叫做塞门,“虽曰塞门,其实是一道长约10余米、高约6米、青砖砌成的影壁,影壁中央有砖雕“孔庙”两个描金大字,壁上没有开门主要表示尊孔敬孔之意 ”。 进门后,贴着塞门的是一个牌坊,”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华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 在这里了。” 牌坊的北面是一个池子。池子中间有个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喷水,我们觉得不是特有意思,连照片都没有拍。后来一查,应该是叫“泮池”——半个圆形的池子。”《汉书.郊祀志上》: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北京国子监就有一个“辟雍”。而泮宫就是指一般的学校了。那个泮池据说应该还有泮水桥,不过都不记得了。 另外这个网页(www.his.ntnu.edu.tw/~m91031/hmpc.htm)说: 因为孔庙与地方的官学合称为学宫,而若以中央的国子学相对于周代天子之学辟雍,则地方的学宫就相当于周代诸侯之学泮宫,因为辟雍环绕着圆形的水池,泮宫环绕着半圆形的水池,所以在地方孔庙的轴线前方通常会设一座半圆形的水池来纪念这件事情,这也表示孔庙与学校相结合的概念。另外,石坊取名泮宫,也有类似之意义。泮宫坊虽为石造,但全部模仿木构形式,各类雕刻精细。古时候,参与应试的生员(秀才)必须至孔子庙参拜孔子,然后出檽星门到泮池绕一圈,并采撷池中之水芹插在帽子边,称为「游泮」。 看来古人的礼数讲究真多。 泮池再往北,是另外一个三个门的牌坊。按道理说,好像应该是叫棂星门。“棂星又叫天田星,也称灵星。古代尊称主管农事的神灵后稷为灵星,因而早在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就规定,凡祭天必须先祭灵星。以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俗。”北京的孔庙的棂星门就上书棂星门三个字,(北京孔庙也不叫棂星门,南京、曲阜等地写的是)但是这里写的是“文庙”。但是左右各有一个门,右面上书“德配天下”,左面是“道冠古今”,却跟各地的棂星门是一样的。“德配天下,道冠古今”听起来更有点像星宿老仙的口号。 再往里走,是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显著特征。”——北京的就铺了黄色琉璃瓦,皇家专用的。戟门的后面应该是立着戟的,戟的数目则表示这个地方主人的身份。同样的,不记得有没有了……因为我们只看见了前方的魁星楼。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它叫魁星楼,后来才知道的。楼上有一牌匾,书“碑林”二字。碑林的碑字还少一撇,据说为了美观。 路的两边,都是清朝立的碑亭。清朝人习惯把皇帝的碑放在亭子里,保护的比前朝要周到一些,所以现在看来大多很完整。 魁星楼的后面,才是碑林的各个展室。第一室主要是开成石经。 清朝的时候有个人,叫蒋衡。他在西安看了这个《开成石经》之后,觉得他们写的不好,错误很多,而且很多人写的,比较杂,于是决定自己写一份。这一写写了十二年,63万字。乾隆下令把它也给刻了,这就是现在北京国子监的《乾隆石经》。今儿我也去看了,躲在国子监后面的小房子里,不过碑比西安的高大许多,也很整齐,很有排场,只是人气指数不是很高,只有一个中国通老外和他的朋友在那里。 开成石经的内容很多,很多,也没有时间看完,我们走马看花看了一些,便去了第二展室,因为这里,有很多重量级的碑文。碑林博物馆的网站有详细列表:http://www.beilin-museum.com/gbmb.asp 这就是小时候写了很多遍的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中间那句是撰文者的title:江南西道都团结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靠左那句是书写者的title: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 第三室主要是发掘出来的一些墓里面的碑文。没仔细看。第四室里面有有意思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两个碑上拓字,乃是黄庭坚的诗。 翠盖龙旗出建章 , 莺啼百啭柳初黄 ,昆池冰泮三山近 ,阿阁花深九陌香 ,径转虹梁通紫极 ,庭含玉树隐霓裳 ,侍臣缓步随銮辂 ,冈上应看集凤皇 ,小苑平临太液池 ,金铺约户锁蟠螭 ,云中帝座飞华盖 ,城上钧陈绕翠旗 ,紫气旋面双凤阁 ,青松还有万年枝 ,从来清跸深严地 ,开尽碧桃人未知。 先在碑上铺一层宣纸,可能使用水之类的粘上去的。然后工作人员左手拿着一块板子,右手拿这拓包,在板上抹一点墨,然后用拓包在上面拍几下,在反复的拍,这样就有字的部分就没有墨,其他部分则是黑的,形成了字帖上常见的阴文。 拓好之后的样子如下。纸揭下来再裱一下就可以卖钱了。大概2、300一张吧。只是我隐隐觉得,这碑反复的拓,岂不是会有损害?碑会不会最后碑弄平了?。。不过也有人说,这个碑是fake的。“真伪未辨”。 碑林差不多就是这些内容了。其他的还有院子里的从陕西各地弄来的栓马桩,每个都不太一样。 在两边的走廊上(两庑),还有石刻艺术的展出。本来以为是凑数的,没想到也是一些国宝级别的物件。有昭陵六骏的浮雕,还有一些西夏时代的石刻等等。 诶,整理这些玩意还挺费时间,下一站,西安城墙。 ...

四月 6, 2008 · Shawn Ma

西安游 (1)

西安行(D1) 本来春节期间就计划去西安转转的,但是实在是厌烦了所谓的长假出去旅游,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回请了一天假,加上两天周末,在西安走马观花转了一圈。Nathan同学在北京给我们作远程导游。 去程的火车是T27,终点站是拉萨,不过我看大多数人都是到西安就下车了,以至于我觉得下车时我们那个车厢都下空了,在站台上走的时候,倒是看到有节车厢里有很多的藏族小孩,黑黑的,不知道是不是到北京去玩了。乘务员似乎也有点像西藏人,反正不是很象北京常见的一般人。大概总是要去高原地带,一般人还是不能应付突发事件的。这趟火车还在床头配有氧气口,很多地方的标语都是中藏英三种文字的。乘务员还说,要去拉萨的要求出示什么健康证,估计怕出什么事情吧。这个车开到拉萨要30多个小时,我这么又懒又怕苦的人,看来是不会坐的。要是想去西藏了,还是飞吧。 西安火车站在尚德門的外侧,跟北京一样,很靠近城区。出站之后就是西安的完好的城墙,很工整,从眼前延伸开去,一眼看不到尽头。只是站前广场上,还是非常的中国,无数人问你,去不去兵马俑?卖地图、招揽住宿的也很多。不过地图还是要得,否则我那么好的方向感岂不是都浪费了。 广场上人很多,但是不知道出租车在哪里,似乎很少,我们又特讨厌那些追着的黑车司机,决定往边上走一走在打车,顺便看一看风土人情。结果就从尚德門一直走到了和平门,然后走到我们的酒店,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结论是,西安的城墙里面的区域真的挺小的,大概从东直门到建国门那么远吧,或者还要小一点,估计只比1/4个北京内城(地铁那圈)大点。我们走的是解放路和它边上的一条小路,可能在北京呆惯了,到外地都觉得路比较小,西安还有很多的单行线,跟上海似的。解放路这边的商业也不是很发达,我都怀疑回到我老家了。——不过后来去鼓楼附近,发现那里才是真正的downtown所在。商业气氛还是很浓厚的。 由于实现没有好好作功课,到了酒店之后就不知道该干嘛了,于是临时抓了两个西安人(在北京)问了问,西安传统的线路就三条,城内一条,包括大小雁塔、碑林、历史博物馆、鼓钟楼、大清真寺、小吃街、城墙等。东线主要是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西线则是法门寺等。我们觉得当日时间已不多,不适合出远门,于是决定去城里转转,根据地图,我们决定的路线是:大雁塔-碑林-城墙-钟鼓楼-大清真寺-小吃街。因为大雁塔离我们最近——我们住在雁塔北路。 大雁塔在西安二环外,塔本身在慈恩寺内,是唐皇为了唐僧同志取经归来而建造的(略有出入,大意如此),开始5层,武则天同志认为男人皇帝九五之尊,她要double,于是加盖到10层,后来不知道怎么地,上面三层没了,就变成了现在7层。我们在远远的看见塔的时候,其实站在一个塔北面的广场上。该广场相当的大,中间还有一块巨大面积的音乐喷泉。四周的建筑则是仿唐式的,连门廊上挂的灯笼都写着唐。我们还正好赶上了音乐喷泉的表演,一个喇叭阵列放出很大声的交响乐,喷泉们则在音乐下翩翩起舞,效果是相当的好。只是我们都觉得,这个跟后面的大雁塔非常的不协调,不知道如果玄奘现在站在大雁塔上,看着自己的子孙(对不起,他应该没有子孙)这么折腾,会有什么感想? 慈恩寺内没有太多有意思的,我本身对佛教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院子不算大,应该是没有武汉的黄鹤楼那个庙大的。塔则立于庙的最后面,上塔还要大概每人30圆,我们都选择了不上。恩,关于塔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不过有意思的事情还是有的。这里由于是唐都,而日本人的文化基本都来自唐朝(比如后来我们发现华清池里面的温泉都叫汤,跟日本现在是一样的[见千与千寻]),所以很多日本人到这里来。有个日本人在这里放了一个金佛,在大雄宝殿的右侧,露天放着,很多日本/韩国的朋友们就在这里留下祝福。只是,我们的旅游景点实在太不注意英语了,PRAYER居然给写成了PLAYER,谬之千里啊,当时我还听见一个亚洲外国人在那里说这个问题。 出来慈恩寺,我们打车奔碑林,去瞻仰前辈的墨宝。

三月 18, 2008 · Shawn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