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要打肺炎链球菌(SP)疫苗,研究了两个综述论文,写个给老婆大人的报告:

  • 肺炎链球菌一般人都携带于鼻咽部。可能引起小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中耳炎。
  • 这种菌分好多型:“分为 46个群 ,多于 90个型”。
  • 这种菌的致病原主要是它的表面的多糖荚膜(想象一下毛豆的荚膜。。是多糖的哦)
  • 针对多糖荚膜研发了一种含有23种(因为有很多型)多糖荚膜抗原的疫苗。简称PPV23。这种疫苗的缺点是对2岁一下幼儿无用。
  • 于是现在流行的做法是把多糖荚膜和一种蛋白结合在一起,做成结合疫苗,它对小儿有保护性(77-97%,美国)。现在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叫PVC7。注意,这个只含有7种多糖荚膜,也就是只对这7种类型的菌株有保护作用。
  • 打PCV7的疫苗会让不含有这七种多糖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数量变多。(大家竞争吗)
  • 肺炎链球菌的减少会导致其他菌株变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溶血弧菌等”)。
  • PCV7对亚洲效果可能不会那么显著:因为亚洲常见的1,3,5型菌株不在其中。(PCV7 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血清型覆盖率达88. 7 %,在欧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分别为77. 6 %、 67. 3 %和 63. 4 %,在亚洲仅 43. 1 % ,而且其血清型不包括非洲和亚洲的主要血清型 1、 3、5。)
  • “为应对不同地域血清型差异和 PCV7 广泛应用后的血清型漂移 ,PCV9、 PCV10、 PCV11、 PCV13 陆续被研制成功 ,疫苗增加了 1、 3、 5、 6A、 7 F、 19A 等常见和有增多趋势的 IPD 血清型。”
  • “我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 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等药物的耐药性迅速上升 ,对 8 个大城市 2005 — 2006 年肺炎链球菌 5 岁以下儿童临床分离株的研究显示 ,青霉素不敏感率达 64 . 3 % ,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克洛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达 23. 9 %、 75. 9 %和95 . 1 %。”

结论:

应该打,要打就打PCV7,不过效果也不一定那么明显。要是有PCV11,13之类的就更好了。

“尽管这些措施仍是目前最为有效、 可行的方法 ,但开发非血清型特异性、 覆盖全部肺炎链球菌菌株的疫苗才是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