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是明朝大太监王振同志以前的家庙,香火一度很旺,清朝乾隆年间,被沈廷芳大人发现还有人祭拜这么一个坏人,上奏皇帝并废弃之。后来命运就很悲惨了,连屋顶的藻井都被美国人偷偷弄走了,现在流落海外。老北京网有个比较详细的历史介绍。
这个庙现在在禄米仓胡同里头,是比较保留的还算不错的明朝建筑。不过在庙里看到民国时间的一张照片,那可真是一个衰败啊,钟楼上面长了一尺高的草,大殿的屋顶都是歪歪斜斜的,感觉很快就要塌下来了。
今天去溜达了溜达。在找到智化寺之前,在金宝街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庙样建筑,仔细一看,原来是另外一个如雷贯耳的大太监的家庙:刘瑾。他的家庙叫“法兴寺”。这个庙似乎只有一个大殿了,对着金宝街,有一帮带着红袖章的老头老太在那里休息,也不见开放的样子,没啥意思,就继续深入到禄米仓胡同里寻找智化寺。
路上,经过一个老北京养鸽子的笼子,如今越来越少见了,北京的鸽哨的声音也很少听到了。
很容易就找到了智化寺,老远就能看到钟鼓楼上面的黑色琉璃瓦。黑色据说是“降伏万恶”的意思,倒是不常见。(不过钟楼一楼的那个人工的祥云真是恶俗啊。。)
他们家的山门,上书“勒敕智化寺”。
下午3点,赶上了一个“明朝京音乐”的表演,据说是当年王振从宫里带出来的,并一直保留至今。乐器大概有5、6种,倒也是鼓瑟齐鸣,挺入耳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年的遗留?另外,演奏者似乎厌倦了每天四次演奏的日子,鼓手尤其看起来没精打采。(抱歉,没有更好的角度)
其他的地方就没怎么照相了。这个演奏在第一个大殿,后面两个殿一个供奉的都是佛像。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后殿的藻井都在民国时期被老外给弄走了。这还有两个版本的故事,一个说,老外看上了这个藻井,就买通商人伙计方丈等等将其买下,另外一个说,是方丈本来就将其拆下打算做卖给什么人做棺材老外看了心疼所以才买下的。不管哪个是真的,这个藻井的确不在了。其中一个殿盖了一个木板,木板上印了一个盘龙藻井的的图像,看起来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要是当年这个东西刚落成的时候,一定是很雍容华贵的吧。另外旁边的殿里有一个藏经阁,里面有一个个的小抽屉,一共八面,每面45个,共计360个抽屉。智化寺还有可能因此保留下来的许多明朝的佛经。这个殿的屋顶内,就有该庙现存的的唯一一个藻井,做工已经是相当的复杂了,虽然看不懂太多的门道,但是我们还是啧啧称赞的……Orz
庙里游客相当的少,好像一天也就40个左右的人去参观。只是居然要20块的门票,有点夸张了。
最后送两张庙的猫,很好看,很懒,躺下睡觉的时候拨弄他都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