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硬盘送到了,不过感觉不是特好,里面还有嘎达的生音。Anyway,装上去之后,使劲一扣,就好了。然后用最新的IPOD updater 2006-1-3,更新一下它的firmware。
Rockbox看起来不错,不过界面还是不如苹果做得好,而且似乎比较费电,暂时不用他了。不过用rockbox可以不用itunes upload歌曲,直接可以播放文件系统里面的mp3,比较好。我试了用floola来给ipod加歌曲,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新装的ipod不能用,必须要用itunes加至少一首歌。这是因为这个软件没法自己创建ipod的数据库,必须itunes来做这件事。第二就是很多中文tag显示的不对,显然是使用的iso-8859-1的编码。嗯。。还需要改进。对了,canvendish,这个软件是有linux版本的。
关于IPOD的firmware,其实就是装在那块硬盘上的了。如果你用windows的磁盘管理器去看ipod的磁盘,就会发现在你放歌曲的盘之外还有一个小分区,里面装的就是ipod的系统软件了。Rockbox就是修改这个分区的MBR,放了一个rockbox bootloader来实现双启动的。嗯,bootloader,很熟悉吧。。。rockbox本身是直接放在FAT32分区里面的。如果要装ipod linux,他没法装在FAT32上,必须要再弄一个ext3的FS,看起来比较麻烦。。。
IPOD就折腾到这里吧。前两天跟老婆换了她的e680i,忍不住又hack了一下,主要是默认的AMCSL字体很难看,记得以前我把simsun.ttf放进去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在网上看了一些帖子,发现那些人还是很有想法的。他们的hacking基本是这样的:
- 修改rootfs,在/etc/rc.d/rc2.d里面加两个启动脚本,S70和S75,link到/diska/和/mmc/mmca1下,这样,只要在userfs或者mmc卡上写上两个脚本,这两个脚本就可以执行了,这样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 rootfs的修改方法大概是,把刷机过程中的smg文件,用linux mount一下,然后cp出来,修改内容,再用mkcramfs作出来,就可以了,同理可以搞任何一个分区。
- 这样一来,要替换字体就比较容易了,只要在启动脚本里面把ttf文件,甚至包括fontdef.cfg,用mount –bind替换掉原来的文件就可以了。当然,如果ttf文件放在userfs上,那么机器就不能使用大容量磁盘模式,只能使用usbnet模式,好在这个模式下可以使用smb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不错。变通的方法就是启动的时候把这个文件cp到/tmp下去,也就是内存里。当然这样ttf文件不能太大。
- 还有人修改/usr/language里面的内容,就可以直接替换现有的theme了。。我用了一个apple的theme,感觉不错。
又拿起pst,又见MontaVista,颇有点怀念呢。记得我第一次去moto,就看见老姚在烧板子,我就傻乎乎在那看着……